印度空军最近真是大手笔!他们一口气签下了70亿美元的天价订单,准备采购97架国产“光辉”战机,显然是打算与老旧的米格-21告别了。这笔订单的背后,不仅是一项军事采购,更是一场涉及印度自主国防的政治斗争。
1. 印度空军的急迫与面子问题
这批服役多年的苏制米格-21战机,终于要告别历史舞台了。就在上周五,印度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举行了告别飞行表演,给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。印度国防部对这次订单的宣传可谓声势浩大,号称这将是“国产战机最先进的型号”,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,最迟在2027年就能交付。
然而,背后藏着的是印度空军的急迫。回想几年前,印巴空战中,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的歼-10击败,惨败的场面依然令人记忆犹新。即使高价采购的阵风战机,也未能让印度在空中占据绝对优势。这口气,显然印度是咽不下的。现在,印度媒体把这次采购当作“重大里程碑”,希望借此展示印度在国防自主方面的巨大进步。
展开剩余69%不过,仔细想想,依靠装配外国零部件的战机来实现“自主”是否现实?这一点,不禁让人对印度的自信产生疑问。虽说,淘汰米格-21这些老旧战机,是印度的一项进步,但“自主”之路,显然还需更多努力。
2. 号称“国产”,实则“万国造”
印度空军的装备史可以说是“全球采购指南”。从苏联时期的米格系列到法国的幻影、阵风,印度在全球军火市场的花费可谓不菲。然而,这种“买买买”的策略,虽然能让印度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,但也使其在关键时刻不得不依赖他国。
说到这款光辉战机,它的“国产”身份也颇为引人注目。虽然印度宣传称光辉战机为“第四代”战机,但早在2021年,印度军方就公开承认,这款战机连超视距打击能力都没有。这一现实让人不禁质疑,这款战机的性能,甚至不如50年代的米格-21。
更有意思的是,虽然印度大肆宣扬光辉战机的国产化率为65%,但核心部件几乎全是进口的:美国的发动机、以色列的雷达、英国的弹射座椅,连导弹也是法俄混搭。这种“拼凑”的方式,显然与真正的国产化相去甚远。而且,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,比如美国发动机的供应中断,光辉战机就可能面临无法飞行的困境。
3. 莫迪的政治赌博
从政治角度来看,光辉战机的订单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,而非单纯的军事采购。尽管这款战机在性能上存在许多短板,但它承载了印度民族自尊心,成为印度制造的象征。这笔订单不仅能延续印度军工企业的生命线,尤其是HAL公司,还能有效地激发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。
但面对中国歼-10C、歼-16的先进技术和火力,甚至歼-20的隐身能力,光辉战机显得有些“力不从心”。尽管印度媒体大肆宣传,但实际情况是,97架光辉战机更多象征意义大于实战价值。
不过,从长远来看,莫迪政府这一举动的确在政治层面取得了不少好处。它不仅平息了国内的民族情绪,还向外界展示了印度在国防领域迈出的独立步伐。然而,对于印度空军的飞行员来说,这些“拼装机”能否应对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,恐怕是他们的最大忧虑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