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山东频道
“这雨再不停,地里的烟叶就要烂了!”10月上旬,看着烟田里没过脚踝的泥水,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南拐庄村烟农李孝国蹲在田埂上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彼时,正值潍坊烟区中上部烟叶集中采收的关键期,连续多场降雨让烟田变成了“泥潭”——土壤含水量骤增,田间泥泞深度超15厘米,专业队员们在泥泞中寸步难行,拖拉机更是陷进泥里动弹不得,采收好的烟叶堆放在烟垄间运不出去,让烟农们急得团团转。
连续阴雨下烟田的泥泞场景
“雨情就是命令,保收就是责任!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,为烟农抢出一条路来!”山东潍坊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生产科科长韩中波斩钉截铁地说。在了解到基层烟叶运输的“肠梗阻”难题后,潍坊市局(公司)闻“雨”而动,迅速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,并将解决此难题作为深入开展“我为烟农服好务”主题实践活动的首要战场。
传统的救援方案在如此极端的泥泞条件下均告失效。人力肩挑背扛,效率极低且不堪重负;机械车辆寸步难行。困境之中,思路必须打开。经过紧急研讨和多方联络,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方案浮出水面,向天空要出路!他们立即与当地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达成合作,紧急调集了一支特殊的“救援部队”,多架载重高达100公斤的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。
天空中,机翼的轰鸣声由远及近,打破了田间的沉闷与焦虑。多架无人机在操控员的指令下,稳健地飞抵烟叶堆放点上空。它们通过特制的防滑吊具,精准地“抓”起一捆捆重达百斤的烟叶,随即腾空而起,平稳地飞越下方那片令人绝望的泥泞地带,最终将烟叶稳稳当当地投放到不远处硬化路面上的运输车中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干净利落,从田间到装车,一捆烟叶的空中旅程仅用时约2分钟。更让人称奇的是,转运全程烟叶洁净如初,没有丝毫泥水沾染的痕迹,完美保障了烟叶的品质。
无人机如天降神兵将烟叶运出烟田
这场高效空运的背后,是一套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和人机协同作业模式。为确保作业安全、高效,潍坊市局(公司)的工作人员与农服公司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服务方案。每台无人机都配备一个独立的作业组,包括1名持证的专业飞手和4名地面辅助人员,这样一个小组可以高效服务2-3个植烟村。
“神了!真是神了!”看着自家田里的烟叶一捆捆地被“铁家伙”轻松拎走,李孝国之前紧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来,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。他指着空中往来穿梭的无人机,激动地对比着今昔:“前两天看着这烂泥田,我心都凉了半截。往年要是遇到这种情况,就得招呼十几个壮劳力,穿着胶鞋在泥里打滚,肩挑背扛,累死累活一天,也运不了几趟出来,人累垮了,效率还低。你再看看现在!”他感慨道,“这无人机,拎起100公斤说走就走,不费劲、不喘气,顶得上好几个劳力!又快又稳当,关键是咱这烟叶干干净净,卖相一点没受损!”
科技带来的不仅是惊叹,更是实打实的效率革命。据统计,在此次应对降雨灾害的过程中,潍坊烟区累计投入了120余台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,组建了一支强大的“空中运输队”。这支队伍不负众望,截至目前,已累计成功转运烟叶超过30万捆,作业覆盖烟田面积达2万余亩。
调拨电机为无人机提供充电服务
无人机的引入不仅精准破解了极端天气下烟叶运输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更将整个烟叶采收转运环节的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。它确保了成熟烟叶能够在最佳窗口期被及时采收、快速转运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,帮助像李孝国一样的广大烟农顺利完成了今年的烟叶采收工作。
从深陷泥泞的束手无策,到“飞天”转运的从容有序,这场发生在潍坊烟田里的科技与时间的赛跑,其意义远不止于抢运了30万捆烟叶。它不仅展现了潍坊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责任与担当,更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崭新路径。(郑海峰 张勇)
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